文化課好、歡樂更多、苦惱更少
新天地的漫步,江漢路的背影,歡樂谷的咆哮和水上世界的混沌描繪了這個季節的畫面。開心之外更多的傷感則來自于藝術之路和文化考試的辛酸。到了高三,對學習毫無興趣,專業方面還可以,但九月調考、二月調考以及不足一年的高考又該如何面對,到底該怎么樣快樂的學習又能高考進一本呢?
認清四大因素、找到錯誤根源
第一,追求進度。老師為了照顧到其他班級進度情況,完全按照時間表來授課,再次過程中忽視了每一個小孩的學習質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沒有完全聽懂、根本學不進去。
第二,教學內容。教師在大班里上課無法照顧到全班每一個同學,而大班50多個學生,每一個都是家長的生命,每一個希望都有點燃的權利,教學內容只照顧到部分學員而忽視了個別學生,這種極不公正的現象,我們必須重視。
第三,學生需要。教學方式的傳統和生搬硬套的講課本讓學生毫無興趣,長此以往,除了惡性循環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第四,現有基礎。藝術生不同于文化生,藝術生在高中階段有相當一部分時間用來搞專業,不可避免的時間消耗和精力分散使得文化課學習更為困難,作為我們教學計劃的一部分,是否有考慮到藝術生的實際情況,如果沒有那么我們該又怎么能指望藝術生文化課成績和文化生齊步走呢?新一年高考來臨還能繼續這樣下去嗎?起碼至臻高考是絕不會答應的。